技术支持
江南成都高新区:构筑产业高地的西部奇迹
江南分别作为桌面系统、移动系统的两大处理器巨头,英特尔和德州仪器在“这里”聚首;全球七成以上的苹果IPAD电脑已经开始在“这里”生产,即将从“这里”销往全球;聚集60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已经在“这里”形成;中国顶尖的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也纷纷在“这里”设立生产或研发基地;被行业媒体称为“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和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指的还是“这里”。
“这里”就是位于中国西部的“成都高新区”。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这个诞生于传统工业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占据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开始代表中国西部与世界对话。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
驾车穿行在高楼耸立的成都高新区,“英特尔”、“腾讯”、“德州仪器”、“联想”、“戴尔”、“阿里巴巴”、“西门子”、“富士康”、“赛门铁克”、“通用电气”、“澳新银行”、“扬子江药业”、“普瑞斯数控”等世界知名企业的铭牌会不断闪现在眼前,倒影在汽车的后视镜里。
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它不仅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更是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区域总部或研发、服务平台的聚集地。”
在集成电路方面,成都高新区已在全国同类产业中形成新的一极,聚集了英特尔、友尼森、美国芯源、成芯半导体等80多家IC企业,形成了完整IC产业链,产业规模和水平居中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在光电显示方面,成都高新区已成功聚集了2条4.5代TFT-LCD生产线和代表下一代发展方向的主动式OLED项目,以及相关的模组代工及LED封装、液晶玻璃基板、液晶电视等上下游项目,在中小尺寸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在软件及服务外包方面,成都高新区已聚集600余家企业,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在成都高新区落户;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突破8万人,成为中国第二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和中西部3G通信企业聚集度最高、最具产业活力的区域,整体产业规模和水平排在中国前六位。
生物医药产业共聚集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形成了现代中药、生物制剂、化学合成药、数字化医疗设备等特色产业集群。
总部经济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迅速发展,聚集了阿里巴巴、赛门铁克、腾讯、诺亚舟、携程旅行网、中建材等包括结算中心、运营中心在内的各类总部项目近50个。
应该说,过去的五年,是成都高新区发展最快、产业聚集能力最强的五年,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成都高新区完成GDP520亿元,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35%,实现外贸出口超过34 亿美元,增长13.5%。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85亿美元,增长33%,继续居中西部(含东北)出口加工区第一位。
“做产业,要耐得住寂寞。”这是敬刚曾经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的一句感慨。这句话实际上也包含了成都高新区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的艰辛和诱惑。
“艰辛”主要体现在的高新区发展初期,作为西部的一个产业园区,除了人口优势和土地优势外,几乎再拿不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资本。在广阔的西部,众多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纷纷到东部地区围绕各个企业相互之间展开短兵相接式竞争,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产业规划、进入门槛的概念了。只要能建厂,什么样的企业都要招;只要能投资,什么样的政策都敢给。但成都高新区则始终坚守既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
“诱惑”则时刻伴随着“艰辛”。成都高新区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南区,是成都市“天府新城”的核心区;一个是西区,占据成都市风向和水系的上端。在这两个区域,商业开发用地每亩价格都在千万元左右,而产业用地的价格均在每亩100万元以下。为了让高新技术产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成都高新区一直严格控制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将大量土地预留下来作为产业发展需要,甚至为了产业的发展需要,还主动调减了商业用地的数量江南。据了解,在130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只有三分之一是商业用地,其余的全部用于发展产业。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对记者说,搞产业要与所谓的政绩工程严格区分开,必须脚踏实地地做。“思想一旦解放、政策一旦到位,坚持目标不动摇,要一以贯之地抓产业。”
“耐得住寂寞”的成都高新区终于获得了高新技术产业巨头们的认可。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之后,仍然迎来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热潮。
2009年,埃森哲成都全球交付中心、德国邮政旗下的DHL成都共享服务中心、亚马逊西部订单处理中心这3家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落户成都高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京东世纪也在这里设立了西部运营中心。
2010年,戴尔在成都高新区建立集生产、销售和客服于一体的戴尔(成都)旗舰基地,这是其在中国开设的第二个主要运营中心;世界500强企业澳新银行也在这里设立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运营中心;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宣布,在这里设立其海外第一家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投产……
汤继强认为,正是准确的产业演进脉络与城市发展定位,使得众多城市都在“争抢”的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接踵而至。
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户、投产,再次聚焦了全球对成都的关注,也使成都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呈现爆炸式的汇集。正如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李晓白的描述,“成都的发展吓了我一跳。”
“时间在成都高新区显得尤为紧迫。”汤继强得意地说,“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项目在寻求落地,也几乎每天都有项目需要加速推进。”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成都这个在十年前的世界版图上还仅仅因“熊猫故乡”而为人知的话,今天的成都市已经因为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备受跨国企业巨头的关注。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和对其产业链条上游部分的占领,成都已经具备了代表西部与世界对话的基本素质。
这个有着留美经历的金融学博士,是成都高新区为了能与世界对话而招揽的专家型人才之一,在高新产业发展和城市策划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每一次产业的提升或变迁,都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全新动力。今天,就是现代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成都带来的机遇,是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低碳环保产业、新兴产业为成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成都空港货运站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剑感慨说:“如果没有国际化大企业的进驻,成都物流发展速度没有这么快。”黄剑还记得英特尔公司刚进驻成都时,成都物流水平较低。此后,按英特尔的要求,机场货运站进行了大力整改,众多在成都“安家落户”的世界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如仁宝、戴尔、宏基、联想等也纷至沓来,货运站从70%的国际货运是服装和农产品,转变为超过50%是IT产品。
产业提升城市过程中,成都高新区也在努力避免“产业孤岛化”和“城市空心化”,通过高水平、现代化的新城规划,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成都高新区正在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核心和动力,为高新技术产业建一座新城,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天府新城。
汤继强解释说,产业是先导,新城是载体,产业既提升城市地位,城市也要孕育产业发展活力。在这个天府新城里,工作和居住融为一体,使天府新城不会出现“潮汐式”的人流和车流,也不会在夜晚变为“空城”甚至“死城”,成功地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产业孤岛化和城市空心化问题。目前天府新城核心区整体建设正在加快实施,建成和在建面积已占总规划建筑面积的一半以上。
依托于天府新城,成都高新区还不断提高整个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建成了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形成了多层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群体,每年新增创新创业企业200余家,常年在孵企业保持在1500家以上。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西部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